
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單個企業與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張裕集團神馬公司,有幾百家業務合作伙伴,如何將企業供應和需求進行有機銜接,提升應變能力,提升綜合競爭力,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基于協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配合供應鏈中各實體的業務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系統緊密配合,做到各環節無縫鏈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單證流、商流和資金流五流合一的領先模式。實現整體供應鏈可視化,管理信息化,整體利益最大化,管理成本最小化,從而提高總體水平。供應鏈管理包括計劃、采購、制造、配送、退貨五大基本內容。 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贏得客戶,必然要求供應鏈企業能快速、敏捷、靈活和協作地響應客戶的需求。

1. 預測和訂單
要使企業的協作流程更為完善成熟,共享電子預測與訂單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借助“預測和訂單”協作模塊,企業的貿易伙伴可以查看訂單、對訂單請求進行承諾,還可以執行諸如分批發運和店鋪直送等更高級別的操作。
2. 發運和收貨
借助供應鏈可視化,規模較小的供應商可以使用 Web 前端界面在線創建“預先發貨通知(ASN)”等操作。此外,該解決方案還可以捕獲原始訂單、發貨詳細信息以及交貨證明并將不同信息進行比對和驗證,從而結束整個周期。
3. 發票和結算
供應鏈可視化系統的“發票和結算”模塊支持電子發票、發票狀態自助查詢以及付款的能見性。供應商可創建發票并通過EDI無縫傳送到企業的后臺財務系統。此外,供應鏈可視化系統還為供應商提供在線自助服務,包括自行查詢發票狀態和付款詳細信息等。
4. 庫存可視化
客戶、經銷商共享銷售和庫存數據,獲取更及時更準確的銷售庫存情況,采取更及時地舉措協助零售客戶降低庫存水平
5. 供應鏈績效分析
供應鏈可視化系的分析功能可擴展企業的訂單、發貨以及發票信息,為企業重新詮釋端對端供應鏈的概念。使用報告和系統數據提取功能,用戶可以發現延遲和瓶頸,找出表現不佳的貿易伙伴,在與貿易伙伴洽談時充分利用他們的績效數據。
在協同產品開發和績效層次,在交易數據的基礎上,供應鏈可視化使得協作雙方得以共享共同的績效指標如訂單滿足率,準時到達率,貨架缺貨率等,并應用這些重要的依據指導供應鏈管理乃至指導產品策略。
1、有利于企業實現供應與需求的有機銜接,提高快反應能力。
2、有利于企業實現精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
3、有利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
4、有利于企業加快資金周轉。
5、有利于企業改進交付可靠性,縮短交付時間,提高服務質量。
6、有利于企業成為受歡迎的業務伙伴。